2005年12月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监内小电视台里大乾坤
本报记者 蔡亮/文 陈立波/摄 通讯员 庄建中 雷成宏 郑建国

  今年10月,浙江省第一监狱的服刑人员惊喜地发现,监区电视里那闪动的图像,竟然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原来,我省第一家监内电视台已在省一监的大墙内悄然现身了。
  “创办一家监内电视台,我们已经筹划很久了。”12月5日,该电视台的创办人之一、省一监教育改造科服刑指导中心主任金向阳对记者说,“近年来,我们利用监狱相对集中、完善的电视网络开展了一系列电化教学,尤其是在今年监狱组织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都采用了录像形式制作节目在电视中播放,反响很好。”监狱领导班子注意到了这一现象,经过研究认为,在监内开办电视台的基础已经形成。今年国庆期间,监内电视台进入试播阶段,在每周二、四和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中播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刚刚诞生的监内电视台虽然规模不大,但记者、摄像、播音一应俱全。目前,三位服刑人员承担了电视台运作的主要工作。担任记者的建宁(化名)一直就是省一监的报道员,写得一手好文章,各类节目的文字稿大都由他包办。干昌(化名)以前就玩过摄影和电脑,于是当仁不让地揽下拍摄和后期制作的任务。曾在北方上大学的张斌(化名)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播音员自然非他莫属。
  不过电视制作并非他们的专业,半路出家的3个“电视人”谈到电视台创办之初的情景,还是感慨良多。“记得第一次上镜头我就晕镜了,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稿一个字都想不起来。”张斌有些难为情地说,当时为了录一段十几秒钟的报道,竟然录了几十次,花了个把小时才过关。而干昌为了做一段片头,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摆弄,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教育改造科服刑指导中心干事张浩辉是电视台的主管民警,曾经扛过摄像机的他如今成了老师。如何运用镜头、处理光线、剪接制作……老张把他的看家本领都传授给了三位“弟子”。“其实,我也不是专业出身,遇到问题也要和他们一起摸索。”老张回忆说,当初为了掌握后期制作的技术,他们4人一起找来专业书籍,一面学习一面实践,把几本专业软件书都快翻烂了。就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中,一期期电视节目成功播出了。
  “快看,正在播咱们监区的新闻呢!”电视台成立以来,受到了广大服刑人员的关注和喜爱。收看自己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了一监服刑人员最大的乐趣之一,服刑人员还踊跃为电视台“报料”。张斌还记得,有一次某监区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新闻线索,但因为缺乏新闻点而没有被电视台采纳。这个监区不仅没有灰心,还锲而不舍地继续报料,终于在第四次,他们的报料被采用了,大家都高兴坏了。
  为什么监内电视台会引发服刑人员这么高的热情呢?“从这里了解到了我们最需要的政策信息,看到了让我们感动的真人真事,学到了我们身边的经验教训。一句话,节目贴着我们服刑人员的心。”服刑人员晓风如是说。
  尽管设备还很简陋,人员还很不足,技术还很落后,但是监内电视台这棵幼苗正在省一监全体民警和服刑人员的关注下茁壮成长。“明年我们要添置新设备,增加新人员,推出新节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用先进健康的文化来占领监内文化建设的阵地,让改造环境更和谐,让所有服刑人员都能在这块属于他们的小天地里受到教育,积极新生!”金向阳说。